成都2035 未来的成都为什么值得你终身追随界面新闻
时间:2019-07-09 19:35 作者:admin 点击:次
一篇名为《什么是成都》的文章,讲述了成都烟火人间三千年的城市发展历程,铺以大气磅礴的城市硬照,瞬间点燃了成都人心中的本土热爱,短时间内就形成了300万级的传播。据说这是 @星球研究所 花了三个月时间,自发收集整理创作的。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2世纪晚期还是一个小渔村,但随着大海航时代的历史机遇,荷兰在17世纪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掌握了全球3/4的贸易和3/4的商船,号称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金融和钻石中心,繁华一时无两。而到了17世纪后期,荷兰先与英国在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中落败,又在陆地上败于法国,于是荷兰衰落,阿姆斯特丹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所以,城市的兴衰,首先是国家的兴衰。当前GDP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6%,且继续维持中高速的发展势头。照此趋势,大致10年左右,中国将在时隔500年之后,重返世界之巅。而你我,将有幸参与,共同见证。到2035年,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主要城市纷纷制定新《总规》,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的总规均已出炉,成都新总规也将上报国务院。成都,将力争在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下,奋勇争先,勇担责任,既因国家的崛起而发展壮大,也让自己的发展壮大反哺国家。改革开放前的深圳也是一个渔村,因为地处沿海,背靠香港,在国家战略的选择中,画了一个圈,圈出了一个今天比肩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深圳。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战略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的作用至关重大,甚至可以从无到有。要知道,在大航海时代之前,这个世界是由陆权支配的,海洋基本还是人类的禁区。当时的亚洲是全球最富庶发达的地方,黄金、香料、丝绸、瓷器、茶叶,在欧洲就是硬通货,比现在的房子还受追捧。直到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伊斯坦布尔,扼住了欧亚之间的交通要道。对往来商品课以重税,甚至禁绝往来。欧洲各国打不过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于是才放弃陆路,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于是,海权成为世界的主导,港口型城市崛起。但是,仅仅依靠海权,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目前,海权格局依然由旧势力主导,依然还很强大。所以,中国在继续争夺海权的同时,必须将战略重心,重新放到陆权上来。而基建狂魔的基因以及公路、桥梁、高铁、航空等技术的高度进步,让这一选择变得现实可行。所以,当北、上、广、深因海权而崛起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时候,在神州大地的西南方向,成都正在积蓄它的势能,这是这座3000年的城市注定的历史使命。中国有一条著名的胡焕庸线,于1935年提出,线的东南边,国土面积占当时版图的36%,人口占96%,线的西北边,面积占64%,人口只占4%,人口密度相差40多倍!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线的西北边,大多为高原和山地,不适宜人类聚居。其实日本的国土面积并不小,比同为岛国的英国国土面积还更大。但是日本多山,其中70%以上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森林覆盖率高的真实原因。而东京都市圈,就是日本屈指可数,且最大的平原地貌了,其4%的国土面积上聚居了日本25%的人口。九天开出一成都,被上天眷顾的成都拥有广袤的平原大地,这是我们的幸运。同时,这也是成都在与重庆一体化的过程中,最终定能略胜一筹的重要原因。曾经的东三省,占全国GDP的六七成,盛极一时,但经济转型一旦失败,就陷入了长久的衰落。美国的汽车之城底特律,也是类似的例子。所以,成都新《总规》中,提出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夯实实体经济,打造产业生态圈,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坦白讲,成都经济实力不弱,2017年排名第八。但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差距还较大。甚至也落后于重庆、天津、苏州,与20强的其他城市相比,也没有绝对优势。当前,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技术时代又将来临,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技术、电动汽车等前沿科技都已开始发力。如果成都有幸,可以抓住先机,率先发展,孵化和培养出新技术时代的巨头企业,相信成都将在保持现有经济优势的前提下,实现直线超车。事实上,成都既不临海,也没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景观,但气候良好,植被繁茂,所以公园城市定位,既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体现,也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体现。其中,连接城市两翼的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这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其次,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将构建起五级绿化体系,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绿色资源和新型的消费场景。最终,2035年的成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这是什么概念呢?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当前的森林覆盖率是30%,当然其绿地率为50%,绿化率则更高,75%以上。根据以水定人的原则,成都规划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考虑到人口流动和人口发展的不确定性,按照服务人口2760万人配置市政公共服务设施。这样的人口规划,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世界一线城市的人口水平,同样也比肩北上广的人口规模。一座城市,人口一旦上了规模,结构逐渐优化,城市的效率就会极大提高,社会成本也会极大降低。这是城市活力的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新《总规》构建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坚定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建设高品质的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把满足成都居民快速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在大幅度提升生态空间规模和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全市的开发建设强度,有效遏制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圈层式蔓延。注重以人为本,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构建步行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满足基本居民生活日常需求;建设五级绿化体系,满足居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游憩生活需求;构建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科学治堵,使居民出行更为高效便捷;同时通过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等举措,努力建设让市民能看到更多碧水蓝天的美丽成都。近日,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组织及网络(GaWC,目前世界上最权威客观的城市排名)发布了2018全球城市分级排名,成都被列为二线弱城市,排在北上广深之后,天津之前,名列第五(不含香港、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