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一场特殊的国际分享会——“一本书让吉林走向世界”在长春南湖宾馆上演。
这场分享会的主角来自各行各业,多个国家。他们有的是学者,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摄影家,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一本讲好吉林故事的书出谋划策。
这本书将是一本英文旅游图书,将会把属于我们吉林的故事讲给全世界的游客。
这个图书项目在这里启动,未来我们将看到一本不一样的讲述吉林故事的好书。
讲好“四个一”的故事
分享会的现场,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首先为大家讲述了四个“一”的故事,这也是创作这本讲好吉林故事的书的初衷。
“一种认识”,发展旅游要打好“三老牌”,就是老天爷、老祖宗和老百姓。老天爷是资源禀赋,老祖宗是文化传承,老百姓就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二个“一”是“一种偏见”。吉林省是生态大省,提到吉林想到的是生态资源,是不是没有文化呢?
第三个“一”是“一个段子”。“我曾经与一位领导同志讲到吉林文化,他说你别给我讲吉林文化,他在陕西工作时,有游客到陕西,看到萧何的墓地荒草丛生。陕西的同志讲,他们这个地方连皇帝都顾不过来,哪有功夫管一个丞相呢?”杨安娣厅长说。
第四个“一”,她给大家讲了“一个工作案例”,2017年3月接到任务,到瑞士做冰雪旅游推介。杨安娣厅长介绍,瑞士冰雪资源好、产业发达、设施完善,到瑞士推介,其难度确实不小。在此契机下,开始认真梳理挖掘吉林的文化资源、冰雪资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优势互补的不在于我们的生态资源,而在于文化资源。“扬长避短”,所以最后向瑞士推介的是冰雪文化资源,受到了当地的一致好评。
要之,消除成见,消除偏见,讲好吉林故事,让吉林文化走向世界。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也将他们创作这本书的优势与大家分享:做好中外合作,用外国人的眼光,用地道的英语讲述当代中国故事。他们的视角将以小见大,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找好平台,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陈耀辉也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去年吉林文化周,在荷兰演出过程中,一天中午在一个中国餐馆遇到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庆祝结婚60周年纪念日。他们邀请老人第二天来观看表演,老夫妻第二天走了30多公里来现场参加。
就在认识老夫妻的当晚,中国的青年歌手连夜学了一首当地歌曲,用以祝福这对老人。表演现场将两位老人请上台,全场轰动。记者将这件事儿写出来后,当地媒体转发,又引起了轰动。
陈耀辉主席觉得好的平台和好的方式,是达到好的传播效果的途径。
在现场,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总裁凯兰·高塔姆说,他致力于图书推广的产业,已经帮助100多个中国的图书项目走向南亚、走向世界。这些图书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让南亚以及世界各地人民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参加雪博会,让他了解了冰雪文化,而冰雪文化也是以后开展合作的新领域。
用英语讲吉林故事的文章太少了
这本书图书的总策划,《汉语世界》杂志主编储丹丹也将创作团队的部分成员带到了现场,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的构想。
作为这本书的主笔作家之一,Emily(康美丽)觉得长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她2015年来到中国,在北京求学,第一个出北京城去旅游的城市就是长春。
到了长春,她才发现对有关吉林的知识了解得太少了。她的朋友,地道的本地人带她逛了整个城市,她才发现了这座城市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性十分独特。她发现用英语讲吉林故事的文章实在太少了,很多外国人也很希望了解吉林。
长白山溜达的、生长的、活着的都叫“山货”
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赵春江给这本书提出了几个建议,讲好吉林故事从“三系”说起,让外国游客一看就有来吉林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