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传真:
地址:
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今日头条

科学网-东莞理工学院激光先进智能制造工程技

时间:2019-12-17 19:42 作者:澳门金沙网站 点击:


东莞理工学院激光先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招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  

 

中心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坐落于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华为欧洲小镇、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与松山湖风景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公共资源便利完善。松山湖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在全国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24位。园区集群世界级重大科学装置和平台载体,汇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高科技创新企业,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省东莞市第一所省市共建的高等本科院校,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2015年进入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行列,于2019年正式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9中国理工类大学排行榜中排名65位,已成功跻身地方高校“第一方阵”。东莞市政府未来5年将投入15亿元,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力争到2025年进入全国100强、理工类40强大学,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激光、太赫兹、光电材料等相关光学工程学科发展,于2017年12月份投入1.2亿元经费,成立以我校“双聘院士”周炳琨院士为顾问专家、我校“双聘院士”王立军院士为首席科学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领军人才凌东雄教授作为主任的激光先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中心以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为动力,以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打造、开放平台搭建为主要手段,以集聚创新人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升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为目标,主攻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光源及其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及其应用、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和半导体显示技术及其应用等五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简介: 

 

目前,中心建设有约1200平米的实验与办公空间;拥有“广东省太赫兹检测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光电信息工程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高功率钛宝石飞秒激光器系统、光电材料制备与测试平台、太赫兹时域波谱系统以及太赫兹光谱计算和理论仿真平台,拥有透反射一体的太赫兹光谱检测系统(TAS7500,Advantest Co. Ltd.)、量子级联激光太赫兹光谱成像系统、瓦级飞秒激光器(Coherent Astrella)、荧光分光光度计、量子效率测试仪、半导体参数分析仪、自相关仪(APE pulsecheck)、红外热像仪(FILR A325sc)、XRD、磁控溅射仪、CVD、光纤切割机、镀膜仪、高温箱(管)式炉等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价值3000余万元。 

 

研究团队: 

 

目前已聚集了中国科学院周炳琨院士、王立军院士以及多名科技领军和创新高层次人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及中级科研人员10人,博士后3人,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研发团队。 

 

科研成就: 

 

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3项、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等省部级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国家、省、市及学校科研经费累计超过5000万元;自2017年成立至今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博士后培养工作,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协议。 

 

应聘专业方向需求: 

 

由于中心发展和科研工作开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招聘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0名、科研助理5名: 

 

a) 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 

 

b) 太赫兹光谱成像检测与通信 

 

c) 光电材料与器件 

 

d) 微纳光学与传感 

 

e) 光电材料理论计算与模拟 

 

博士后应聘基本条件: 

 

(1) 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行良好,具备岗位所需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获得博士学位的往届毕业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3) 具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开展与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 

 

(4) 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 

 

博士后应聘要求: 

 

符合上述招聘基本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省、部级及以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b) 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SCI一区及以上杂志或在本学科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者; 

 

c) 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SCI二区及以上杂志或在本学科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者; 

 

d) 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SCI三区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4篇及以上者; 

 

e) 作为第一发明人(列第二的,第一发明人应是该博士指导教师)获得国际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或国内发明专利4项及以上者。 

 

博士后待遇: 

 

43万元/年起+各类奖励支持